国内企业进行跨境投资的主要形式

从国内企业跨境投资的形式上看,主要分为绿地投资、兼并收购、海外工程承包三种。

其中绿地投资为企业在境外根据当地法律要求新设企业,包括独资经营与合资经营。如果当地法律允许,也可以合同方式设立企业,进行投资。

兼并收购则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选择合适的境外企业作为目标企业,是收购兼并的前提。兼并收购境外企业是通过改变目标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拥有该当地企业,主要收购方式包括股权并购/资产并购。

海外工程承包:是指外国政府部门、公司或项目所有人委托工程承包方按规定完成某项工程任务,是一种综合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从产权关系上看,绿地投资以及兼并收购均以股权为标的物进行投资,而海外工程承包则是项目投资。

国内企业跨境投资的审批备案流程

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境投资时,审批备案要经过多道关卡审批、把关。如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需要对投资主体开展敏感类项目审查。

敏感类项目则包括: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以及涉及敏感行业的项目。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分限额,以上项目均需由发改委核准;同时,中方投资额20亿美元及以上,并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

商务部则需要根据企业境外投资的不同情形,分别实行备案和核准管理。如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实行核准管理。企业其他情形的境外投资,实行备案管理。

而其余审批机关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则需要管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以及账户开设、资金汇兑等业务;国资委审核国有资产在国外的投资;反垄断部门则负责处理可能的、潜在的海外投资垄断操作;同时海关、财政、税收部门都有可能成为中国跨境投资的审批机关。

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可能遭遇的风险

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来自五个方面: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税收/外汇风险、劳动法律风险、知识产权风险。

如政治风险可能包括国家征收、东道国违约、汇兑限制、罢工、战争、政治暴乱、保险理赔等;举个简单的例子,钴金属有多方面的应用,手机电池、数码相机、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而目前金属钴的供给大部分来自于刚果,但刚果政治动乱,则在刚果投资钴元素的企业则极易受影响,从而影响钴金属的供给,最终层层作用,影响终端产品价格。

而商业风险则多为资信风险,税收风险为合同金额定在先,汇率变化动在后的风险,可能存在正向收益,也可能产生亏损;劳动风险则是因为不同国家劳工文化差异大,容易踩雷区;最后的知识产权风险则发生在海外收购项目中可能涉及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的纠纷。

国内企业跨境投资备案相关要求

根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1号)相关规定: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中,投资主体是中央管理企业(含中央管理金融企业、国务院或国务院所属机构直接管理的企业)的,备案机关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主体是地方企业,且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的,备案机关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主体是地方企业,且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的,备案机关是投资主体注册地的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

项目备案需要的材料:

投资主体营业执照或其他证照、境内主体公司的股权架构图、审计报告等。备案机关在受理项目备案表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投资主体出具备案通知书。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及其形成的资产、相关权益实行外汇登记及备案制度。境内机构在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时,应说明其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情况。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获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并向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内机构应凭其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收支业务。

境外投资备案申报流程

(一)发改委立项向发改部门及委会部门申请项目,报送项目信息,境内投资人签署各项所需法律文件,待发改部门核准或备案,发放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

(二)商务部审批发证商务部门核准或备案,发放《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企业应在收到证书2年在境外开展投资。

(三)外汇管理局备案银行放外汇,外管局监管。投资金额500万美金以上的,需向外管部门汇报。外管部门审核后,向境内企业发放《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

国内企业跨境投资的建议

不可否认,国内企业跨境投资存在难度,在经过了层层审批、以及种种地缘风险后,国内企业海外投资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监管挑战、人才挑战等,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国内企业跨境投资应该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尽职调查应针对“监管合规”进行,同时国内企业跨境投资步伐向世界范围内迈进,则资源也当优化配置;同时还应积极寻求伙伴获取税收优惠以及分担风险,同时人才培养一定要跟上。

最后,困难必不可少,但企业跨境投资已经上升到了“一带一路”的顶层战略高度,国家与企业当积极配合,携手共进。

版权说明:本文资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以现时资费为准,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作分享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我们对文章作者致以敬意并已尽可能对作者来源进行注明,若因故疏漏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后台议定删除。